蓝色新世界:陈佩琪 Peggy Chen
“如果我们一直忽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人类就不是永恒的。由于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将人类的片段融入作品中,我试图引出第三人称的视角,以鼓励对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反思。”[1]
——陈佩琪 Peggy Chen
陈佩琪创作中,图片来自主权艺术基金会。
陈佩琪(Peggy chen),香港艺术家,善于使用多种技术和多媒体装置探索人类、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复杂而相互交织的关系,以及未来物种进化的不可预测性,作品多为装置、摄影、绘画。她毕业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工作室设在香港牛棚艺术家村,擅长使用蓝晒Cyanotype的方式创作(一种可追溯到 19 世纪的摄影工艺,是捕捉时间和光线的媒介)。
陈佩琪的作品曾在亚洲各地展出,“百样生态”Hundred Species(澳门艺术博物馆2017),全南国际苏木双年展(韩国木浦2018),第二届CAFAM未来展:观察者-创造者,中国青年的现实再现艺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2015),香港女艺术家展(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2018)和“火花!一百年后”Sparkle! After One Hundred(油街艺术空间 香港 2015)。[2]
人类、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是艺术家们经常讨论的主题,科技日渐成熟发达,人类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社会的幸福指数似乎逐渐上升,但是纵观世界,人类的幸福指数真的会持续上升吗?不见得。人类是自然中的一员,维护生态环境是人类作为动物应尽的责任,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并没有做好这件事。因此陈佩琪,就人类、社会和自然那环环相依的关系做了许多作品尝试,她想用自己的作品,唤醒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她的作品中,藏着另一个世界,在她的想象力和简单有效的技术的加持下,她打造了另一个国度。
展览:《百样生态II 》Hundred Species II 2019
百样生态II – 陈佩玲个展(Hundred Species II – Peggy Chan solo exhibition)的展览海报,2019。
在诸多作品中《标本树》是我最喜欢的,这系列作品使她获得2020年Sovereign 亚洲艺术奖(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玻璃罩下的“树”用高高的三脚展架展示着,空中的光源、地下的沙土、背后蓝色的背景,展场营造出树木生长环境。
标本树 现场图
她将阳光照晒和时间沉淀过后的蓝调照片剪下,与胶片、别针、水泥、铜和蜡一起制作成六棵精致的标本树,这些树来自她的想象,混合的各种图像元素,如花朵、蜻蜓、小鱼、螃蟹、贝壳等,它们都是湿地生态常见的生物。她将这些呈现在图像上,虽然图像是二维的,但是佩琪将它们剪下来转换成了三维图像,做出来的装置形状就跟现实生活中的一棵树。
陈佩琪,《标本树 No.6》,2017-2019,蓝本,阳光,时间,胶片,别针,水泥,铜和蜡,23 × 172 cm。图片来源于艺术家和主权艺术基金会
陈佩琪,《标本树 No.2》,2017-2019,蓝本,阳光,时间,胶片,别针,水泥,铜和蜡,23 × 172 cm。图片来源于艺术家和主权艺术基金会。
这套《标本树》在2017年首次在澳门博物馆展出,整个展览都在讨论澳门的生态转型,尤其是湿地保护,这些湿地中有 90% 已经在城市发展中消失了,佩琪只找到了一个被建筑围板围起来的湿地保护区。由于后来的填海造地和城市发展,曾作为澳门唯一自然净化地的红树林正在走向灭绝,而在保护记录和新闻文件中鲜少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保护研究并没有太多关注树林和湿地。如今的湿地还能参观,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这能参观的一小片湿地也将不复存在。陈佩琪在蓝晒中,利用阳光、时间和水来呈现红树林的景观,与色彩斑斓的壁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对湿地世界的再创造,也是湿地生态环境的呼救。
蓝上彼丘
陈佩琪个展现场图
陈佩琪的摄影作品几乎都是采用蓝晒该方法,“蓝上彼丘”是陈佩琪在香港油麻地骏发花园举办的一个展览,展示的多为蓝晒摄影作品。蓝晒也是佩奇的“蓝图”,在她作品中的那些楼房,还有城市小景,都是她从生活过的地方,画中的建筑取材自观塘和土瓜湾,这两处地方均面临重建,这些是陈佩琪生活的据点,也承载着她的回忆。在城市改革下,常有这栋楼不见了,那栋楼被改造中的感叹。她曾表述家的对面有一座山,山上经常有精灵出没的传说,山和森林是很多人的秘密基地,但是现在城市规划让这些秘密基地不断的被破坏,城市发展步伐急速,让人类社会跟大自然的距离越拉越远。陈佩奇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留意身边的细节,反思城市变迁的方向。通过蓝晒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影像,让人看了油然生出一股凄凉冷静之感,并且效果多变是蓝晒的特色,就像我们的社会城市实时变更一样。
陈佩琪很小的时候住在澳门,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并不多,她经常乘坐渡轮往返澳门和香港,从澳门地区的海水是黄色的,但在香港附近它变成了绿色或蓝色。她一直认为大自然中最大的色块是天空和大海,而天空与大海大部分时间是蓝色的,也许这也是她使用蓝晒技术制作作品的原因之一。
《路边草》陈佩琪,蓝晒摄影作品,狭窄的渠盖边缘,也有小花的生存空间,反映其顽强的生命力
蓝晒是由John Herschel(1792~1871)发明的一种古老的产生青色和蓝色打印的照相打印工艺,陈佩琪利用太阳,这种与大自然最亲近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影像在纸布上。蓝晒的效果是无法完全控制的,它会随光线、温度、湿度、时间长短而有所变化,即使技术高超,也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所以她花了大量时间观察天空的变化,因为只要一朵云飘过,也会影响创作效果,这也增加了佩琪对作品的期待。
她曾说:“我在大学学习摄影时第一次接触到蓝调技术。蓝调提供的蓝色色调对于记录图像有无穷无尽的变化。这种独特性吸引我在我的艺术实践中探索这种技术。”[3]
陈佩琪,蓝晒摄影作品
拼贴是陈佩琪很常用的方式,对此,她的解释是“它是一种正在形成的状态,具有不可预测的变化和对象的形成。拼贴也暗示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同事物的组合。这就是我喜欢这种技术的原因。”[4]拼贴的元素都采集于日常生活,她试图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痕迹,这些作品中有早前于艺穗会展出的作品,她的画中结合不同意象,包括吊机、小花、旧信箱、手、小猫建筑等,乃至香港和澳门现况的缩影。
在这些拼贴画中,我们看不到人的面孔,而是看到人体零散的部分与这些有机元素混合在一起,简单有效的交代了人类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交织。这是在呼吁人类更好地融入自然世界,也是在提醒人类拥抱自然,她画中的世界,既现实又梦幻。
现实是因为陈佩琪所拍摄的影像全部是来自于她的生活,花花草草,还有一些建筑都是她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自然乐趣,这些生活题材在城市的改头换面大环境中不断被破坏,于是她选择记录下来,用蓝晒这种古老的方式以及拼贴其他的素材。世界就是由不同的事物组合而成的,佩琪用她的想象力和方式拼贴了这个世界,将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手法拼贴在一张画上,这就是她的画梦幻的地方,在她的画中,所有的事物似乎都能和平共处。
Peggy Chan,皇后花园,2016。
陈佩琪不只是想要通过拼贴画来唤醒人类关注身边的细节,提高保护生态的意识。这些矛盾的拼贴画,承载着她间接而感性的观察和对日常生态现象的记录,她还试图探索支配物种与环境关系的规则后,生态是否会发生奇怪的变化,她所探索的是香港过于与未来的可能性。
结语
也许出于方便或自私,今天的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结构混乱和功能失调,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环境全面退化。呼吁环境保护的作品层出不穷,影像、电影、装置……众多艺术家都在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那份力量不少艺术家都像陈佩琪一样,以保护环境为自己的创作艺术体系,陈佩琪一直以作品展现她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探索,并且想要三者和平共处,陈佩琪的作品中记载着过去也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
其他作品
《你快乐,我不快乐》,百样生态II – 陈佩玲个展,陈佩琪,木头、塑胶草、灯及镜牌。沿着乡村漫步,到处都是中美洲“剑麻”,龙舌兰家族。它们的叶子笔直,带着刺沿着植物散落,假装它们是伸出来的剑。如果你走近,你会惊讶地看到这些离开的地方刻有不同的铭文。
其中一些读到:
XX来了!
XX面试成功!
XX永远爱你!
如果我是“剑麻”,我会拔出剑在你的皮肤上做标记。
《再见,红树木》,百样生态II – 陈佩玲个展,陈佩琪,蓝晒、阳光、时间、打印水彩纸、艺术微,2017,423.5X202cm,在海监场、有如中的过程中,看到广播和唯一一个对澳门生态的地方。因填写完整的城市及功能发展的自然条件,水而有时间。走穿越的和这些作品,和城市在生态环境中的存在。风景,加入彩色的围墙板,形成强烈的对比。
《木浦系列》,百样生态II – 陈佩琪个展,陈佩琪,蓝晒摄影作品,作品以木浦的海洋故事为灵感,以日常生活和想象为灵感,探索个人、城市和自然之间的三角关系。
太阳能小草,蓝上彼丘,陈佩琪,蓝晒照片、纸盒、太阳能机关,佩琪特地把蓝晒的小草制成太阳能小草机,机上的小草形态各有特色,会不停的摇摆树枝,看起来很欢快。
《牛棚6》, 2013,陈佩琪,机上混合媒体,绘画,50 x 50 cm(19 5/8 x 19 5/8 英寸)2015年在佳士得香港拍卖的第一件作品。
引用及参考文献:
引用及参考文献:
[1]https://www.cobosocial.com/dossiers/peggy-chan-ecological-art-activism-hong-kong/
[2]同上
[3]同上
[4]http://www.peggychan.info/peggychan.html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图片版权归©️Peggy Chen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图片版权归©️Peggy Chen
作者 / 李婷
编辑 / 戴墨凡
校对 / 张俊丰 王一珂
来源:陕西实验艺术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